close

樓板龍遺址陶窯。
整取器物。
尾巴田遺址出土咖啡機的陶片。
陶片。
對石製品進房屋二胎行分類整理。
  本報記者姚強借款圖由貴州省文物考古所提供
  近日,貴州省文物考古所會同關嶺縣禮服文物管理所,在珠江水系的北盤江邊挖掘的陋阪龍、尾巴田遺址取得重大發現:距今約7千年前,貴州古人類從洞穴開始走向曠野生活。
  陋阪龍遺址
  珠關鍵字排名江水系保存最完整的古陶窯
  2006年3月,為配合珠江水系的馬馬岩電站建設,貴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水淹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,在關嶺縣新蒲鄉大盤江村一處叫陋阪龍的沿河一級階地里,發現了一些散落的陶片——陋阪龍遺址得以發現。
  隨即,考古隊進行了挖掘,當考古隊挖掉約30釐米厚耕地層後,發現了一層約厚40釐米顏色比較深色泥土(考古專業術語稱:文化層),從文化層中發現大量生產、生活中使用的文化遺物,足以證明瞭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生活著古人類。
  在這文化層,考古隊發掘出了幾百片陶片,也有少量瓷片,讓考古隊更驚奇的是,在不斷挖掘過程中,還挖掘出了一個古人類燒制陶器的陶窯。這個陶窯成饅頭型,從現行發掘的大小來看,這個古窯室直徑約1.4米,高1.4米。
  “目前為止,這是珠江水系發現最完整的古代陶窯。”貴州文物考古所張興龍說,這對搞清楚現在居住在北盤江流域居民的祖先,至關重要。
  尾巴田遺址
  古人掌握“銳梭砸擊法”打制石器
  當在陋阪龍發掘出古陶窯後,考古隊意識到,此地可能存在著年代更早的人類遺址,隨即對這個區域進行了大規模考古調查。在離陋阪龍約1公里的地方,即落秧河與北盤江交匯處一塊名叫尾巴田的地方,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——尾巴田遺址。
  經過挖掘整理,發現有砍砸石器大小16件,刮削石器29件、磨石6件。同時,挖掘出的遺跡中,還發現了一個寬3.7米、長4.08米房址,以及一個直徑約50釐米的灰坑。
  張興龍說,通過這些砍砸器、刮削器的外形、加工技術來分析,當時生活在尾巴田這裡古人類已掌握“銳梭砸擊法”打制石器。
  “‘銳梭砸擊法’是貴州古人類一次重要的技術創新。”張興龍說,貴州多灰岩為主,加工石器的優質原材料不易開采,但是貴州河流眾多,古人類便從河中選擇出硬度剛好合適的河灘礫石,然後將河灘礫石豎立放置在另一塊石頭上,隨即舉起石錘打制,通過這種方法打制出的石器,不僅刃口鋒利,而且刃口較長,用它們來分割動物皮肉、挖掘植物塊莖,效率更高,這是生活在黔中大地上的古人類最有特色一種方法。
  隨著考古隊深入發掘,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更加豐富、多彩的生活將會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  7千年前
  貴州古人類開始從洞穴走向曠野生活
  張興龍說,從這兩處遺址挖掘出來陶片,與珠江水系中兩廣地區出土夾粗砂紅褐色陶片有很類似之處,足可證明,當時生活在貴州古人類與兩廣地區古人類有著密切交流。同時,從兩個遺址石器加工方法來看,又與舊石器時代晚期貴州洞穴遺址中石器存在許多密切聯繫。
  “曾在北盤江邊,發掘過一處名叫孔明墳遺址,曾被評為2009年全國重要考古發現,經過年代測定,古人類在孔明墳遺址活動的年代可以早到距今7000年前。”張興龍說,經過考古研究發現,7000年前,貴州古人類多以生活在洞穴里,這兩處遺址的發現,可推斷出:最遲在距今7000年左右,貴州古人類由洞穴而居走向曠野生活。
  貴州最早古人類
  從湖泊邊緣生活轉向洞穴而居
  目前,貴州已發現新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不下500餘處,發掘舊石器時代遺址15處,試掘9處,出土石製品10萬餘件,骨製品近萬件,發現多處早期用火遺跡;古人類化石地點13處,標本數十件,含直立人、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個階段。
  張興龍告訴記者,從已有的考古材料看,古人類最早可能在河流階地和湖泊邊緣生活,隨著古人類體質不斷進化,他們開始尋求避風遮雨的場所,因此,早期人類很可能在中更新世以後進入貴州地區,普遍選擇石灰岩洞穴作為棲居地。
  為啥從湖泊邊緣生活轉入洞穴而居?張興龍分析,大約在20萬年前,有一次氣候躍變,這導致降水增多,生態環境趨好,古人類可能利用這次躍變進入的雲貴高原,但是雲貴高原氣候寒冷多雨,出於遮風避雨和取暖的需要,他們選擇了洞穴。
  但隨著古人類的逐步進化,石灰岩地區有限的生態承載能力,成為了制約它們進一步發展的障礙,距今7000年左右,他們轉向了充滿危險,同時充滿機遇的曠野,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。  (原標題:關嶺發現兩處古人類遺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k53okma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